×
灌溉排水学报

上海乡村振兴三生模式初探

上海郊区乡村振兴需要思考如何在减量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要求和利益相关者诉求,探究不同乡村振兴模式的适用条件、关键工作、利益关系。

一、生产型乡村振兴—以智慧农业型为例

(一)适用条件

一是从乡村本身来看: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包括耕地面积大、土壤质量高且集中连片布局,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高,灌溉排水等农业生产设施较完备,土地流转规模大,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规模,有相对集中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域。

二是从外界因素来看:该村所在镇(乡)基本农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农业生产型基调。镇(乡)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将该村定位为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农业发展版块,另有国家农业设施工程、市级农创中心等智慧农业项目注入和科技农业企业参与。市场对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强烈,促使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图1 智慧农业型乡村振兴模式适用条件

乡村振兴利益关系梳理利益主体 利益诉求实现途径农民 1.经济收入增加2.生活环境改善1.参与农业生产,获得农业收益;提供乡村旅游服务,获得旅游收益;获得政府补贴、企业分红等。2.一种选择是就地实现生活环境改善,农民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参与农村环境美化、生活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另一种选择是异地实现生活环境改善和生活品质提升,农民主要提供一定的物力、财力政府1.社会稳定2.经济绩效3.生态环境改善1.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和落实包括促进乡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政策及制度支持。2.主要获取二三产业企业税收收入。3.可引导农民、企业、游客等诸多力量共同进行乡村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企业 长期稳定增长的经济收益利用国家和地方发布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及规定,一方面可打造和推广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品牌,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具吸引力、个性定制的服务来获利;另一方面可利用产业、用地等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游客 体验式休闲游憩 农事体验、生态体验、文化体验等

(二)关键工作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一是要夯实耕地基础,可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手段增加耕地面积,通过轮作、休耕、施用有机肥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可与土地流转衔接,扩大规模经营比例。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可基于已有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通过建立农产品实验室,引入和孵化高效农业技术,研发优质、优势、品牌农产品,增强农业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要完善农业生产硬件设施,包括智能温室大棚、高效节水灌溉设施、自动施肥器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防洪除涝能力。

双管齐下,提升农产品质量:乡村内部要借助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或智慧农业园区等农业产业集聚区优势,严守高标准、高科技生产要求,制定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包装、储运等标准,打造优质、安全、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自主农业品牌。镇(乡)及上级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重点指标监管的同时需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为智慧农业产品保驾护航而非设置不必要的门槛。

加强品牌运营:智慧农业等生产型乡村振兴模式覆盖的农村一般为远郊区,区位优势不甚明显,应采用“实地展示+互联网推广”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技术,构建实体和虚拟农产品展示、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扩大品牌知晓率和受众范围。

(三)利益关系

政府需出台鼓励高水平、高标准、高科技农业生产,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智慧农业发展规划予以公示,对最新农业产业政策加以解读;通过用地、产业、税收等政策引入合适的品牌农业企业或鼓励乡村发展自主农业品牌,同时对参与农事体验的游客权益加以保护。

农民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农业产业政策解读和规划公示,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知晓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导向并作出响应;参加企业技能培训,参与农业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营销等生产活动获得经济收入;为游客提供农田、鱼塘、农具等农业生产资料,将农宅作为农事体验场所,提供农家乐休闲及餐饮等服务,多种途径分享农业生产收益。

上一篇:人人都爱祖国这首歌曲
下一篇:没有了

Top